2025年1月17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生命健康学院免疫调控与成像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Targeted Modulation of the Meningeal Lymphatic Reverse Pathway for Immun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Brain Metastases”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前颈部皮下注射靶向调节脑膜淋巴系统的纳米探针,实现了脑膜淋巴系统的三维成像以及乳腺癌脑转移免疫治疗。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5860脑膜淋巴管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监视和免疫反应,...
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 WO3薄膜的电致变色现象以来,过渡金属氧化物、有机聚合物以及有机小分子等电致变色材料已被广泛报道。然而,这些材料往往存在着色不均匀、颜色偏蓝以及性能衰减等问题,特别是在大面积器件中更为突出。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非金属元素材料在电致变色中的应用,但由于非金属单质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不稳定的电化学反应,电致变色现象一直未能在这些材料中得到有效应用。近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振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金属碘单质可逆电沉积的电致变色动态窗技术,...
近期,太阳成集团tyc234cc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金霖副研究员/田新龙教授“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在能源领域顶级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发表题为《Design principles of 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chemistry for highly reversible multivalent metal anodes》的研究论文。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雨为论文第一作者,杨金霖副研究员和田新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水系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因具有高理论容量、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
近期,太阳成集团tyc234cc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高助威副教授课题组在化学工程领域一区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 13.3)发表题为《A review of fluorescent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heavy metal ion sensors》的研究综述。化学化工学院王迎迎博士研究生为论文第一作者,高助威副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在当今工业化进程加速的时代,重金属离子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重金属离子因其半衰期长、...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班2023级本科生刘天在国际学术期刊《European Polymer Journal》上发表题为《One-step and one-pot synthesis of wrinkled polymer microspheres based on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 difference》的研究论文,刘天为该论文唯一第一作者,刘宁副研究员和邵世洋教授为指导教师和共同通讯作者,太阳成集团tyc234cc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唯一通讯单位。图1. 褶皱状荧光聚合物微球合成机理及其形貌表征褶皱聚合物微球因其丰富且可调节的表面微结构而被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
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
院士等国家级人才
ESI全球排名
前1%的学科
共建全国重点
实验室
率先开展“完全学分制
协同创新中心
书院制”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
书院